close

thumb-1920-671277.jpg

警告:本文章內容僅代表筆者本人的個人觀點和想法,並不代表任何星際大戰官方或粉絲圈的立場。

    當星際大戰九部曲在去年12月上映後,這個由迪士尼所開創的三部曲故事就此完結,然而這三部曲的回響並沒有想像中的正面。影評網站被駭、導演和演職員遭騷擾、粉絲分裂造成內戰這些事件頻傳。這三部曲也受到很大的讚賞或批評,究竟這三部電影有什麼問題導致了今天這樣的局面?我就在此整理一些我認為星際大戰後傳三部曲所出現的問題,和一些我喜歡的優點。

 

  事先聲明我除了七到九部曲這三部電影外,故事時間點在星際大戰六部曲以後的作品我都會一併去做優缺點的探討,所以俠盜一號和韓索羅兩部外傳並不會在這次的討論範圍,而曼達洛人影集和抵抗組織動畫則會放進來一起討論。

 

undefined

缺點一、導演的中途換人

  有稍微查過後傳三部曲的幕後事就會知道這三部電影是由兩個不同的導演所執導的,七和九部曲由《不可能的任務3》、《Lost檔案》和《星際爭霸戰》的導演JJ亞伯拉罕(J.J. Abrams)所執導並同時擔任編劇,而中間的八部曲由《迴路殺手》和《峰迴路轉》的導演萊恩強森(Rian Johnson)所執導並同時擔任編劇,也就是說這個「三部曲」的劇本其實不是由同一個人或同一組人所完成的。導演輪流執導的情況通常會出現在兩種情況:由同一群編劇所決定劇情的影集類,或是像漫威電影宇宙那樣同時包含角色個人和大事件合作的大型企畫,而後傳三部曲則完全不屬於前面兩者,理應是一個連續的故事,卻由兩個風格完全不同的人來玩接龍,劇情的流暢度和銜接顯然不可避免地會被破壞。

  星戰粉絲圈對這兩個導演的態度也非常分歧,我自己看到的情形是以喜歡其中一位的風格而不滿另一位,或是兩位都討厭這兩種占大多數。我個人的想法是覺得兩個導演的編導的動機我大概能理解,但也都有我質疑的地方。

  這句話其實講跟沒講一樣,所以我來詳細說明一下我的看法:

  選擇JJ來開始開始迪士尼的第一部星戰電影這一點很容易理解,他是一個很會開創故事的導演,能讓你很快進入故事並參與在其中,他非常、非常愛玩致敬這一套,星際爭霸戰就已經是個例子了。但他最惡名昭彰的點就是經常收不了自己埋下的伏筆,有時甚至劇情中的一些重點都完全沒有解釋(不可能的任務3中的兔子腳就是最經典的例子)。讓他來開頭和收尾,中間卻由別人來做,這絕對不是個安全的作法。但這並不代表我否定他對九部曲所作的決策,相反地,我認為他已經用全力把九部曲弄到合格,尤其在飾演莉亞公主的嘉莉費雪(Carrie Fisher)已在上一部電影拍攝期間過世,光是利用删減片段能把九部曲中莉亞的戲份安排地這麼好,我真心對他的手藝佩服。

  就像JJ以致敬聞名一樣,萊恩強森以令人意想不到的劇情翻轉聞名。在八部曲的開頭路克將自己的光劍扔到背後就完全擺明了這部電影的風格,看得出萊恩對製作星際大戰電影有很大的野心,尤其在官方隨後宣布讓他主導新的三部曲電影後,我自己是相當好奇他會如何創作星戰故事。但是身為三部曲的第二部,應當盡的本分是需要連接上一部的鋪陳和讓角色、劇情和背景更加充分。但很可惜,第八部曲並沒有把這一塊做好,上一集的疑問(史諾克、第一軍團的目的、路克光劍如何被尋獲)都還沒解決,就放入新元素(戰爭背景、路克隱居的小島、絕地古文本,軍火交易、黑市等。)。而且電影本身的節奏在萊恩強森的幾部作品當中其實算差的,配角的部分篇幅太多,主角又太少。最終得到解答的問題不是太過簡單就是太過模糊(諷刺的是,九部曲JJ所做的「修正」讓這些解答從過度簡單再度降級到陳腔濫調的程度,只因為這麼做會給粉絲一種自己的觀念才是絕對真理的錯覺,JJ所做的解答多半都和粉絲的理論「不謀而合」。對我這種期待導演詮釋自己想法的人來說,這樣反而比做出一個我不喜歡的解釋還要讓我失望),這些都再次凸顯了換導的問題,兩個導演都在其中暴露了自己的短處,整體電影的品質自然下降。

undefined

缺點二:浪費新進演員

  安迪瑟克斯(Andy Serkis),這個出色的動態捕捉演員和導演,在八部曲連自我介紹都沒有就直接被腰斬(死後的表情還被拍了特寫),九部曲他的克隆體還被塞在水槽裡亂擺(什麼奇怪的場面?)。多姆納爾格里森(Domhnall Gleeson),這個在《真愛每一天》出色詮釋男主角的新生代演員先是在第七部曲表演了一場納粹式的演講,後兩集就直接被痛扁然後被某個新角色槍決。班尼西歐狄奧托羅(Benicio Del Toro),得過奧斯卡最佳男配角,坎城影展最佳男演員等獎項,這樣的演員在八部曲裡飾演一個完全沒頭沒尾的奇怪配角。關朵琳克莉絲蒂(Gwendoline Christie)這個擅長武打戲的演員連兩集被當垃圾扔掉。而上述演員可都不是大牌客串,而是實際對劇情有影響的重要角色(或者說原本是),這些演員就算不能在這樣的商業片發揮潛力,我認為也不該就這樣完全把他們隨便浪費,當他們這些角色都能對故事有所貢獻或為故事錦上添花,最後卻都以虎頭蛇尾的方式退場,我只能說非常可惜。原先應該變成三部曲重心的黛西雷德利(Daisy Ridley)、約翰波耶加(John Boyega)和奧斯卡伊薩克(Oscar Isaac)三個演員的表現都被經典老角色的光芒給蓋住,劇情對三個新主角的描繪又在非常有限的範圍內,我們只知道芮是西斯的後代、芬恩是一個從小被綁架的風暴兵、波以前是在走私毒品,但這些過去不但對劇情沒有幫助,對角色的發展也沒幫助,最後這些設定和角色本身一樣也變得無關緊要了。

 

undefined

優點一:經典角色的參與和退場

  不管你對新三部曲有什麼意見,你也不得不承認看到當年的演員回歸大螢幕是一件很令人感動的事,在電影系列要經營下去不免會讓原始角色慢慢退場,讓新的角色傳承下來。而確實這三部電影給了我們看到經典角色的回歸。讓老演員回來參與演出並非易事(哈里遜福特大概在每次拍戲前都砸了一堆韓索羅公仔來發洩情緒),他們在螢幕上的每一刻對粉絲來說都是珍貴的畫面,能看到昔日角色再度回到遙遠的銀河系就是這三部曲的功不可沒之處。前面說過我十分肯定JJ為莉亞的安排,同樣我也肯定最後他為路克和韓索羅的收尾(尤其兩人在前兩集的死亡引來了很大的罵聲),雖然對新三部曲的角色塑造大家評價不一,但也在最後讓這些開啟星戰世界的經典角色迎來了善終的結局。

  我自己唯一要在雞蛋裡挑骨頭的是比利迪威廉斯(Billy Dee Williams)所飾演的蘭多卡瑞辛和伊恩麥卡達米(Ian Mcdiarmid)所飾演的白卜庭皇帝戲份實在太隨便了,不是太少就是太沒有必要出現,前後經歷也沒有解釋,跟七部曲丹尼爾克雷格客串的戲分其實差不了多少。好不容易請了原班人馬,為什麼要這麼浪費?

 

undefined

缺點三、新三部曲的主題不明

  前面有講到這三部電影既不是由同一個編劇,也不是由同一個導演來完成整體故事的,而更麻煩的是兩位導演都沒有做好溝通,故事走向完全不一致,主題自然無法明確呈現。回顧之前的星戰作品:原始三部曲(四到六部曲)的主題是路克天行者的英雄之路,從一開始的平民、參戰成為飛行員、最終成為絕地武士的傳承人。前傳三部曲的主題是安納金天行者的成長和墮落、並講述帝國和西斯的崛起。但是後傳三部曲的主題卻是模糊的。最說得通的主題不是圍繞在主角芮身上,反而是身為反派的凱羅忍,最後一個天行者的血脈在短暫的一生經歷的轉折。但是用這個角度來回顧三部電影又會覺得這個主題花太少心力去規劃和拍攝了。

undefined

缺點四:新角色過多,卻沒有實際用途

  到九部曲結尾時已經很難去猜想芬恩這個角色原先的安排,但在七部曲大部分的劇情都是在他的參與或目睹下進行,後來他的戲份在七部曲結束後變得非常免洗,完全不必要出場。不知道是因為觀眾不喜歡還是導演要完全專注在主線(個人猜是前者),他變成了一個無作用的角色,但他只是最明顯的例子。

  波戴姆倫這個角色在七部曲一開始原本應該是關鍵角色,後來就只負責開戰機打空戰,最後九部曲甚至連空戰都變得無關緊要,他的用途只剩下帶路這種劇情工具之用。他在第八部曲有一些經歷和學習教訓,結果下一集就因為觀眾覺得他經歷的教訓既不合理又過度政治正確,最後乾脆也不要去收尾了,我自己的看法是八部曲中波的支線確實有非常多的疑點和漏洞可以去吐槽,但總不能就讓已經發生的事當作沒發生過,尤其JJ都已經把很多八部曲的爭議劇情給了交代,為什麼唯獨漏掉這個重要的部分?講述他走私的過去只能解釋他的叛逆性格其實有所依據,但卻沒辦法連結到他在八部曲企圖叛變的動機(八部曲表現的是他為了求生而冒險違背上司,跟以前參與走私沒什麼相關性)。

  九部曲為了講述以上兩個角色而多新增了兩個女角,但也完全是劇情工具,換作是一般的作品大概就過目即忘,不會有人去在意。其實就跟上面所說的第二個缺點一樣,表面上有繽紛的內容,最後卻只是一堆空殼。不知道是不是因為觀眾對老角色回歸的期待遠超過對新角色、新故事發展的關心,或是導演花太多心思在昔日角色的後續發展而沒有餘力處理。不管是怎樣,都導致了觀眾對老角還意猶未盡,對新角卻感到平淡無味的情形。關於大量角色的處理方式,我認為­《俠盜一號》這部星戰外傳的作法就值得借鏡:俠盜一號的劇情節奏其實很不一致,前面花了太多時間在講主角個人的私事,後來才回來處理真正要緊的任務。但是它讓每個角色在關鍵時刻都有事做,最終為了傳送死星藍圖,那怕是配角盡力都在不同的地方分工,奉獻自己性命才把任務完成。每一個人雖然都是初次在電影登場,卻足以讓觀眾去重視他們,並為他們的光榮犧牲獻上敬意。這樣安排角色就比九部曲那樣塞一堆解說員的方式還要好很多。

undefined

優點二:七部曲的空戰

  雖然被批評太過模仿四部曲,但是JJ仍發揮了自己長才:他在七部曲把星際大戰的空戰成分加入全新科技的點綴和自己擅長的光暈動態運鏡,戰機的飛行就變得更加精彩刺激,七部曲當中千年鷹在廢鐵堆中重新升空,馬上在幾秒後復活和鈦戰機來一場金屬殘骸間的貓抓老鼠,鏡頭不斷切換轉向卻沒有暈眩感,音效、配樂和聲光再毫無保留地衝擊所有在場觀眾。確實給我們看到了星際大戰的空戰依然生氣盎然,不會在這個CGI滿天飛的電影世界中凋零。雖然最後波的很多飛行場景會讓人直接聯想到攻打死星的經典鏡頭,卻依然是很令人目不暇給的一段戲。

  八和九部曲的空戰我就不太滿意了,超光速撞擊引發的爭論先不說,八部曲最後的地面作戰其實感受不太出對決的感覺,因為抵抗組織的戰機完全沒有造成任何傷害,只有干擾的作用。後來九部曲的戰機完全像電玩背景一樣在一旁轟炸,作戰也像是電玩一樣只要拆掉特定物件就贏了,沒有其他星戰作品中的拉鋸及對立感。凱羅忍在八部曲時帶領飛行中隊的部分很有速度感,也有呈現出這個角色的力量,但那幕戲也非常短,後來他也沒什麼特別的飛行戲可以發揮,以一個父親、舅舅和外公都是傑出飛行員的角色來說,這樣的安排也太可惜了。

undefined

缺點五:反派來路不明,動機過度單純或輕描淡寫

  後傳三部曲每一集的反派都很難去做準確的定位,尤其在九部曲突然翻轉說白卜庭是一切的幕後黑手後,這個坑又被挖得更大更深。

  七八部曲把凱羅忍設計成一個本性不壞卻以黑暗面為榜樣的角色,在八部曲結尾讓他變成一個內心更加矛盾的黑暗君主,九部曲卻直接以白卜庭是更壞的人為由洗白了他(別誤會,我不認為洗白他是個壞主意。但是一個人的悔改如果是因為自己的良知,而不是因為外力去促使的話,豈不是更能呈現出角色本身改邪歸正的價值嗎?)。凱羅忍的心理在八部曲得到了很好的詮釋,但他的動機表達地還是很不明確,我自己認為如果去探討他對達斯維達,對黑暗面的崇拜是為何?自己是如何看待自己血脈和絕地武士?這些都是有趣且有發揮潛力的題材,卻在兩個導演的不同詮釋和不一致下被沖淡了。以致最後是演員亞當崔佛(Adam Driver)用自己的演技帶出了這個角色的魅力跟可看性,讓凱羅忍沒有像前面提過的那些新角色一樣淪為路人角。

  白卜庭和他的魁儡史諾克在後傳三部曲都是設計得很鬆散的角色,傳統的大魔王角色並不是不行,但起碼要有合理的解釋,尤其白卜庭可是一位被丟到死星的反應爐中的人,光是回歸就起碼解釋一下他到底怎麼活下來的吧!結果電影好像在說:「嗯,他回來了,就這樣看下去吧,別多問了……」,感覺就很隨便。他製作史諾克,訓練凱羅忍的動機也有很多疑點:如果他需要一個新的身體,幹嘛不用複製史諾克的技術做一個強大的肉體,再讓它殺死自己就好了?不過我也不太想去腦補這一切的種種,就這樣算了吧。(在此為技術上沒有給原力帶來平衡的安納金默哀十秒)

 

undefined

缺點六:戰力變化劇烈並缺乏解釋。

  跟可能不知道官方設定的讀者補充一下:後傳三部曲在官方設定中總共經歷的時間僅有短短一年,這樣的設定讓我覺得非常不可思議。

  閒扯一下別的作品:名偵探柯南這個連載數十年的作品在故事設定僅過了短短半年,卻已經經歷了各種大風大雨。但儘管如此,故事推出的時間和篇幅都還有一定的節奏,設定也還在誇張但不會太過分的變化範圍。

  反觀我們在這後傳三部曲中看到的設定卻缺乏一致性,其中最讓我難以接受的是雙方戰力的增減完全沒有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內。七部曲到八部曲之間抵抗勢力的人數有些微變少,八部曲一開始飛行主力軍就幾乎全滅,到結尾時只剩一艘船的人數,但在九部曲開頭既看到抵抗勢力的人又開始變多,連戰機都不知道從哪生出好幾台,而間隔時間就如剛才所說的,和前兩集全在一年的時間內。你說宇宙這麼大一定有人後來才加入,這個說法我還能接受,但是我們再看看第一軍團/最終軍團的人數,在七部曲慘敗後他們人數還是壓倒性的多,八部曲幾乎包圍全部抵抗組織的人員(其中還有一個bug是為什麼這麼多人數的軍隊會沒看到千年鷹降落把人都帶走,難道負責領空的人都在偷懶?)。八部曲中第一軍團的人數明明就足夠讓接下來的故事進行下去,九部曲偏要畫蛇添足的來一個毀滅性艦隊。最後的解決之道還是全銀河系的人一起打大亂鬥就解決了,這樣的寫法就讓反派勢力完全變成紙老虎。武器實際強弱的設定也難以去說到底好或不好,因為那些艦隊明明有摧毀星球的實力卻敗給一堆平民用船艦(雖然裡面也有很多火力強的舊款戰艦),顯然也很沒用。

  而且軍力的來源一直是官方遲遲不肯回答的問題,前傳三部曲我們有看到複製人和機器人的工廠,在反抗軍起義動畫影集我們有看到兵工廠和軍事學院。但是後傳三部曲呢?而且原先設定第一軍團是帝國的殘兵所集結,加上綁架兒童充軍所組成的,但白卜庭又說早就預備最終的大軍,第一軍團只是測試的先鋒部隊?這可是很嚴重的設定出書啊……不過老實說,我已經不想去追究這個了,再去爭論這些設定只會把事情弄得更亂(關於這個問題的詳細請見下一個重要缺點)。

 

undefined

優點三:路克、班索羅和芮師徒三人的故事

  這個算是我自己私心喜歡的部分。如果你很討厭這段劇情,建議你直接略過看下一個缺點,我不太想去爭論這段劇情到底好不好。

  我自己喜歡路克在八部曲的詮釋(不過我也同意海象奶那段是個餿主意),路克的自我流放是因為他恐懼黑暗面、恐懼自己的失敗,這並沒有和路克的人格相違背。記得六部曲結尾他直接丟掉光劍來頂撞皇帝,結果馬上就被對方折磨到瀕死那一段嗎?最終是達斯維達的棄暗投明而不是路克的堅持擊敗了黑暗面,所以路克自然有理由去畏懼。

  我喜歡這師徒三人的戲是因為三個角色各自代表了不同的性格和缺失,班索羅崇拜力量,但實際上內心卻只渴望親密的關係;芮因為發覺自己的能力感到迷惘,對光暗兩面皆無戒備也無抗拒,執著自己的過去並想從其中獲得解答。路克認為自己辜負了絕地組織而封閉自己,卻又死守著最珍貴的古文本,內心充滿著矛盾。三個角色都有自己的問題和需要,但在這段亦敵亦友的奇異關係中都產生了變化,而且這些變化也不是迪士尼常見的那種經歷成長而變得更加包容或有愛心的陳腔濫調。最終在八部曲結尾班索羅/凱羅忍因為失去了最後一個關懷他的人而崩潰,真正的變成孤身一人。這樣劇情能讓觀眾對角色產生同情,尤其又是對一個反派。路克最後釋懷而做出犧牲,在自己踏上旅途的那兩顆夕陽下安息,也是很戲劇性,卻又動人的收尾。芮的成長較少,但也在與路克和班兩人的相處下改變了眼光,不再以衝動和暴力去面對困難和危機。這三人的故事在獨特的敘述和演員傑出的詮釋下,成就了我認為後傳三部曲最重要的一段戲。

 

undefined

缺點七:過度依賴延伸作品,卻又缺乏整合。

  我最近看完了後傳三部曲的延伸卡通­《星際大戰:抵抗組織》老實說看完後我覺得自己看這個是在浪費時間,原先我期待看到更多關於這時期世界觀的設定或背景,結果就只是一堆很普通,甚至無聊的劇情,彩蛋和客串的配音員反而成了我最關注的點(順便一提,想看凱羅忍客串的人看最後一集的一開始和結尾就好了,不需要去浪費生命看完兩季)。這樣顯然沒有給後傳三部曲增添更多色彩,反而加深了大家對後傳三部曲的負面印象。星際大戰除了電影以外有非常多的延伸作品,動畫、漫畫和小說等都是很大的坑,其中也有電影小說。但讓我覺得有點可悲的是最近幾年的星戰電影小說常被拿來都當作解釋或修正電影bug的媒介,有些還越描越黑。

  舉一個例子:八部曲的電影小說描述芮在和班索羅用原力視訊下就激發了芮的潛力,這個設定是想試圖解釋芮為何在沒有接受戰鬥訓練的情況下能對戰衛兵(電影是有她自己訓練的片段,但沒有其他更專業的訓練橋段)。但這個設定光聽起來就很荒謬,如果光是接觸就能吸收訓練的結晶,那大家幹嘛還要受訓?而且多數電影沒給出解釋的劇情細節都是用週邊延伸作品來解答,如忍武士團的起源和安納金的藍光劍是如何被尋獲。這樣的作法讓電影本身顯得既不完整也不負責任。延伸作品應該做的是帶出電影以外的其他元素,增添這個世界觀的特色,而不是收爛攤子或壓榨品牌的價值來賣錢。

  星際大戰也擁有非常多好看的延伸作品,像是複製人之戰和反抗軍起義兩部動畫影集、由強法夫洛主導,佩德羅帕斯卡領銜主演的曼達洛人、索龍小說還有漫威推出的達斯維達、蘭多卡瑞辛、凱羅忍崛起等角色個人連載都是值得一看的佳作。但因為刻意的去解釋,有關後傳三部曲的作品都間接凸顯了電影的缺點:背景設定過少、過多未解釋的謎團、老角色的發揮不夠滿足粉絲期待,還有容易被拿來跟以前作品比較的相似元素並沒有超越前作等等。很難說是什麼部分的內容會讓觀眾反感或是會引起大量批評,因為我聽過非常多種不同批評和讚美,一個人喜歡的點可能是另一人討厭的點。但起碼在作品劇情的品質和細節上應該要維持在一定水準,讓觀眾不會去問:「這裡幹嘛不XXX,為什麼這件事只能XXX?」,如果能在整部電影達到這樣的劇情水準,像現在這樣虧本又風波不斷的情況應該可以減少許多。

 

undefined

缺點八:沒有處理好過去延伸宇宙作品(EU)的關係

  在盧卡斯影業被收購以前,星際大戰出了非常多的延伸作品,講述六集電影前後的宇宙觀,這些作品統稱為延伸宇宙(Extend Universe)作品,在迪士尼收購後這些作品僅有複製人之戰影集和黑馬漫畫出版的達索米爾之子兩部作品被放入正史,其餘被移除,稱之為傳奇(Legends)系列。

  這部分我不會講太多,因為我看過的EU作品僅占其中的一小部分(兩集舊共和國武士和其延伸作、帝國傳承系列、黑馬漫畫等)。這其實這對從90年代開始看這些作品的星戰粉絲來說很挫折,裡面有很多不輸電影(甚至更好)的精采故事(也有一些很奇怪的),舉舊共和國武士為例,它用遊戲的方式來讓觀眾/玩家能很順利的帶入角色,遊戲裡面可藉由探索而得知非常多的族群文化和角色故事,除了光劍對決和槍戰以外,遊戲內還有賽艇、賭博、幫黑幫談判、蒐集情報、上法庭打官司、訓練徒弟等多樣的體驗,讓故事的分量變得很充實。角色之間的對話都是很生動的表現自身性格以及價值觀,不會有單純解釋劇情的感覺,關卡場地的設計也非常多樣,每艘戰艦的結構和外觀設計都有不同風格,絕地聖殿和西斯古墓每一座都是不同的機關和駐兵,就創意、敘事和介紹新元素而言都是非常成功。但現今卻不被承認為正史,非常的可惜。

  在最近幾年的作品都把很多EU的元素帶回來,如索龍元帥、瑞文等角色或是原力治療的能力等等。但不可避免的,又招來比較和批評。我個人會比較希望一些優秀的EU作品能用軟連接的方式來放回正史(就像現在索尼正在莫比亞斯電影考慮的那樣),舊共和國系列可以把設定不衝突的作品直接搬回來,其餘就像現在迪士尼重新讓Timothy Zhan回來繼續寫索龍的故事一樣,讓有意願的EU作品創作者能回來編寫新史故事,或作為顧問來提供意見,這樣比起直接砍掉能照顧到更多粉絲群(除非是那些打死不看迪士尼出品的人,不然我相信EU粉絲能接受這樣的妥協。大概吧…我只是個看過並喜歡幾部EU作品的人,我懂什麼?…)。

 

undefined

優點四:老鳥和新血製作群的共同參與:

  迪士尼保留了兩個對星戰電影貢獻非常大的人:複製人之戰動畫的作者戴夫費隆尼,以及五六部曲的編劇勞倫斯卡斯丹(製片凱薩琳甘迺迪太有爭議先不談)。費隆尼不但負責現在動畫系列的製作,還參與了廣受好評的曼達洛人中的導演工作(他還和其他導演一起客串飛行中隊)。卡斯丹負責了七部曲和韓索羅外傳的共同編劇,他編的台詞都非常生動並帶有許多趣味,讓電影的情緒的高低起伏都能生動自然(為什麼九部曲沒找他來編劇,你和JJ一起開的頭起碼也幫忙收一下尾吧!)。因為同屬於迪士尼下的子公司,盧卡斯影業有了隔壁棚漫威的兩位大將來支援:《雷神索爾三》導演Taika Waititi,以及《鋼鐵人》導演強法夫洛,這兩人都是現在迪士尼很重要的導演,尤其Waititi詼諧幽默卻又能感動人心的風格讓他的作品各各精彩,在曼達洛人的劇終集他就出色地把幽默和一點的悲情帶到劇情中,最後讓結局帶有更多情感和期待。我個人非常期待他未來在星戰宇宙的發展,也非常肯定他會在未來帶給我們更多感人又有趣的故事。朗霍華和布萊絲霍華父女也各自參與了不同星戰作品的執導,像這樣許多新舊人馬來參與延伸這個廣大的宇宙,也給它帶來了更多面貌和潛力。


結語:

  我撰寫本文的原因是因為一方面這三部曲的故事已經在各個作品相繼收尾的情況下告一個段落,作為迪士尼的第一部三部曲,這一路可說是走得相當不順。這樣完結下來也累積了不少事情,所以我在此為我對後傳三部曲做一個總結,給大家一點個人意見的參考,讓大家回顧時能帶來更多想法。另一方面是因為後傳三部曲的兩極化太過嚴重,而我也看出了不少問題,但是因為部分粉絲對迪士尼公司或星戰製作人員所作出的暴力及攻擊行為,甚至有人假借喬治盧卡斯的名義去行侮辱名聲、騷擾演職員之事,讓大家對反對派的印象很差,一些理性意見被泛化、當成了酸民的叫囂。我對這些黑粉的行為感到非常厭惡,也為那些意見不同卻聲音被忽略的人感到婉惜。我對後傳三部曲有不喜歡之處,也有欣賞之處,但這並不代表我批評就是為了讓它被攻擊、打壓或抵制,我喜歡一些部分也不代表我是個只會說好話的馬屁精。我在這篇文章所寫的都是我的真實感受,其他不滿意的粉絲也一樣。所以我在此來扮個黑臉,把幾個有共識且合理的缺點列出來給大家了解,並提供一點個人的批評。如果你喜歡現在的星戰,我和你一樣會繼續支持,如果你不喜歡現在的星戰,我也願意和你一起觀察問題出在哪裡,只希望藉有這些討論能讓我們更加關心並熱衷星戰。如果哪一天有緣,這篇文章能讓未來的星戰作品更好,或至少讓喜愛星戰的人更關切,我花這麼多時間寫這篇文章也值得了…。

 

  最後提一下:在今年十一月曼達洛人第二季更新前,我的星戰文章大概會把重心放在複製人之戰第七季上,不會再做後傳三部曲的相關內容(除了凱羅忍崛起連載),先在這裡跟各位說一聲,願原力與你們同在。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理納德黑曜石 的頭像
    理納德黑曜石

    理納德黑曜石LeinadObsidian

    理納德黑曜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